台灣舉辦的「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暨國家聯合典藏中心」競圖結果於2018年8月30日出爐,由「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獲得首獎;在此介紹第三名作品,由香港邁地建築設計MATTER DESIGN 與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STUDIOBASE 聯手出擊,以「書之港」作為概念所提出的「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暨國家聯合典藏中心」設計,以下文字來自設計團隊。
書本是知識的具體形式,而圖書館的建築可視為知識的載體。書本的結構,美與效率隨著時代而改變。同樣的,圖書館的建築形式也將依不同的時代而有所演進,反映當代當地的知識與閱讀文化。
設計團隊認為書院的建築型態與空間組織不僅僅讓使用者易於取得知識,其中庭、廊道、廣場等等空間關係與環境,更能激發使用者的學習慾望。 廊道或是中庭等等並不是一個有效率的空間;反之,它是一個拉長時間的空間形式,讓人能相遇、交流、比較、欣賞、進而啟發;透過適當的拉長時間,圖書館的空間可以轉化成一個相遇的窗口,讓人與人相遇,人 (讀者)與書(作者)相遇,個體(心靈)與群體(文明)相遇。
基地位處都市邊陲,無論是週圍或是內部的生態資源與植栽都很豐富;基地內也曾經有灌溉用的埤塘水文;於是設計團隊將國圖南館定位為生態與景觀為主的建築。對設計團隊而言,如何配置典藏書庫的巨大量體並使建築與周邊既有社區的低矮量體調和,是設計上最艱難的挑戰。
經過審慎的分析比較後,大膽的將書庫置於地下。設計團隊認為,台灣工程技術成熟,若運用抬高地面與地下室雙層壁的工法來克服漏水隱患,則結構上可減少水平地震受力,進一步減小結構尺寸;營運上亦減少書庫曝露地面時所衍 生的能源消耗。如此一來,設計便可以維持親切尺度的天際線,並兼顧建築與周圍環境的和諧關係。
作為全國圖書館的最高機構,國家圖書館於民國初期創立,以藏國家知識精華,養公眾學術風氣;其每一次的新建,搬遷或轉變,都有著極其重大的時代意義。時至今日 數位閱讀已然普及,在此同時,傳統的紙本書籍與閱讀仍帶給讀者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與心靈滿足。
在如此的時空背景下,國圖南館除了滿足作為未來南台灣最重要的中央層級教育與文化基礎設施之外,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肩負任務與責任。
經由一系列研究操作,設計團隊提出以下重要的概念結論並形成了設計特點 :
1.謙卑的圖書館
輕質構造減少水泥用量,結構輕觸大地,量體低矮,與週遭涵構調和,讓建築保有謙 卑姿態,體現我們對圖書館的詮釋 : 建築乃是一時,知識卻是永恆。圖書館建築有如 港口,讓書籍與智慧的寶船停泊,持續著人類文明的永恆航行。
2.公共的圖書館
對應民主觀念的普及與典藏技術的進步,去儀式性的設計理念透過斜屋頂大開窗的構 造打造透明輕巧的圖書館,讓國家圖書館貼近社區市民,讓「圖書館」 走向「圖書非館 」。
3.生態的圖書館
運用設計手法連結周邊自然資源並復育舊有埤塘生態,創造集中大綠地,活化動植物 生態體系,同時打造通風明亮低耗能的生態建築。
4.景觀的圖書館
設計配置結合新營都市計畫中的都市景觀脈絡,打造新營文化結點,連結景觀軸線, 減少植被破壞,突顯基地現有景觀資產,讓圖書館與公園綠地融為一體。
5.智慧的圖書館
機能融合自然與科技並轉化成為展示與教育能量,形塑明日圖書館面貌。
6.創造的圖書館
藉由提供思考冥想角落,交流討論空間與即時展演平台,達到促進讀者的交流,激盪 與創造,讓圖書館成為更積極的知識生產空間。
>>相關資訊
作品作名:國本家資圖料書館南部分館暨國家聯合典藏中心
作品位置 : 台灣台南市新營區長榮路二段
業主 : 國家圖書館
主要用途 : 圖書館暨典藏中心
建築師/設計者 : 黃明威/劉滔
設計團隊 :
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STUDIOBASE : 黃明威, 許浩銘, 何彥徵;
邁地建築設計 MATTER DESIGN (HK) : 陳海龍, 劉滔,鐘銘, 周宏鋒, 徐凱盈, 潘啟然
顧問 :
結構顧問 : 築遠結構設計
燈光顧問 : 偶得燈光設計
空調顧問 : 國慶空調規劃
基地面積 : 57100 m²
建築面積 : 12100 m²
總樓地板面積 : 41950 m²
設計日期 : 2018年9月
建築材料 :
1.外牆 輕鋼;鋁
2.開口 低輻射節能玻璃
3.室內 再生紙;環保木材;木紋鋁板
4.景觀 環保木材;石材
>>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