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準建築人 FAM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0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工作坊招募—當代村落再生策略研究 2019年7月23日~2019年7月28日在黑龍江大慶市

$
0
0

當代村落再生策略研究——林甸國際工作坊

Research on Contemporary Village Regeneration Strategy – Lindi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主辦單位]

Host unit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第八工作室(仿生建築與規劃實驗室)

[工作坊背景]

Workshop background

 

此次工作坊是對黑龍江大慶市林甸縣宏偉村進行調研考察,挖掘村莊村民資源。通過設計實訓、集體評講和終期評審等環節,探討和設計宏偉村未來的道路、方向和發展模式,提升村莊人居環境。研究人員包含來自國內外的學生和知名教授, 延續過去幾年一直在進行的一系列工作坊方式。希望學員們在未來的設計工作中避免以城市為中心的視角,更加關注城鄉協調發展。工作坊調研學習期間,還邀請有國內外教授來訪交流並開展專題講座。

 

[林甸縣宏偉村簡介]

 

林甸縣隸屬於黑龍江省大慶市,位於松嫩平原北部, 哈大齊工業走廊中心地帶,南鄰油城大慶,北接鶴城齊齊哈爾,距省會哈爾濱230公里。林甸縣耕地面積252.14萬畝,草原面積108.6萬畝,林地面積34.5萬畝,森林面積37.8萬畝,濕地112萬畝,是國家扎龍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八大濕地保護區之一。宏偉村位於林甸縣城東十公里處,面積2.73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25萬畝,林地面積1967畝,草原面積1.28萬畝,轄7個自然屯,八個村民小組共有660戶,2060人。

 

[工作坊內容架構]

Workshop content framework

 

1. 宏偉村的生態區域營建策略(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ecological region in Hongwei village)

 

可持續設計是當代城鄉規劃和建築設計基本原則,生態村策略正是基於可持續設計的理念。該組將生態村策略應用到宏偉村,目的是基於可持續設計和生態自循環概念,提出將宏偉村營造成為生態區域的應用途徑。主要涉及:

可持續設計:關注宏偉村的發展策略,以可持續性策略、智能運輸系統、綠色設計解決當地的問題,以低技術、低能耗為導向提出當地建築的改造途徑;

可再生資源的自循環策略:關注自然通風、熱量、水循環、垃圾處理等方面的低技術營建策略,具有共同願景的生態社區,根據當地傳統和習俗重塑鄉村生活;

參與式過程:組織對當地的產業進行考察調研,為其產業發展提供策略、品牌設計。

 

 

Xinming village alleviation poverty project

 

Dongtan-Chongming Island

 

2.城市形態學與建築類型學(Urban Typologies And Morphologies)

 

根據當代社會的變化及其需求,探索恢復村落活力的方法,重新調研並利用現有的建築形式,瞭解其家庭結構的變化,社會需求的變化以及環境資源的變化等因素,以城市形態學和建築類型學的方法論為基礎,面向當地建築與社區文化,探索該區域的建築與環境系統更新策略問題。主要涉及:

以形態學和類型學的方式對宏偉村的建築進行分析、總結;

以調研中的某一具體類型為例,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庭院景觀、建築設計。

[前期回顧]

第一期工作坊合影

第二期工作坊合影

第三期工作坊合影

 

[工作坊研究人員]

 

Paolo Vincenzo Genovese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羅馬大學建築學院客座教授

[工作坊執行人與研究助理]

 

   

 

           許翔            

劉一丹

天津大學建築學博士

[研究助理]

Niluka(天津大學建築學博士研究生)

Antariksh(天津大學建築學碩士研究生)

Bushra(天津大學建築學碩士研究生)

Hitesh Raj Pant(天津大學建築學碩士研究生)

Ramy(天津大學建築學碩士研究生)

 

[工作坊成果]

學員們的探索成果擇優進行實踐

國際工作坊證明

 

[工作坊安排]

時間:2019年7月23日(星期二)- 2019年7月28日(星期三)

地點:黑龍江大慶市林甸縣

報導地點:大慶市林甸縣大祁街168號雲朵酒店(北國溫泉景區、歡樂谷景區附近)

 

     

收費標準:2100元/人(含酒店住宿、保險)

三人以上同時報名1900元/人,費用於工作坊運營

 

[報名及諮詢二維碼]

工作坊上限人數20人,適合但不限於建築學、景觀、城市規劃、社會學、平面設計等專業的研究生及本科生參加,同時歡迎其他專業想參與跨學科實踐的學生報名。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0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