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之「給市長的信 Letters to the Mayor」展覽,2016年4月7日上午11:30於MOT 明日聚落所舉辦的記者會已順利結束,展場除完整呈現95位國內外建築人的信件並介紹本展脈絡外,邀請到臺中市市長林佳龍親臨展覽並接受建築師們的真情告白!
現場由忠泰集團董事長李忠義先生為活動引言時表示:「給市長的信展覽,是要提供一個讓市長、建築師以及市民的對話平台。而創造平台也 是忠泰基金會的初衷,希望我們的角色不只是蓋出新的建築,而是可以提供一個跨領域的,讓政府、學者、開發商、市民都可參與的平台,並用各種展覽、活動、講座、課程,讓大家有更多機會瞭解所在的城市、分享經驗,更進一步對提出新的想法,創造更多城市未來的想像與實踐。」
林佳龍市長表示,本次 展覽中,每一封信都充滿著建築專業界對於市政和城市發展的期許。建築師一向與公部門有各種合作關係,深切影響著城市發展的方向,並期待可以從這些信當中獲 得更多好的想法,雙方可以共同來打造全新氣象的台中市。而城市的發展需要宏觀的視野,再加上市民生活的微觀的角度,交織而成。在縱觀這95封信件後,大致 可理解建築師對於台中市不管是現在及未來的發展下,「人本」、「活力」及「永續」之三大期許。目前市府正力推中區再生、參與式預算、都市整建維護以及都市 更新修法等計畫,我相信城市的提升與進化,是無法在單向的權力運作機制之上,期許由舊城區的再生、新市鎮的設計到城鄉的均衡發展,透過交通改善、增加工作 機會,促使市民能安居成家立業。這不只是治理的概念,而是一種共同營造的過程。期待下一次與建築師們的約會,能有足夠的時間促膝長談。
「給市長的信」展覽共有95封由國內外專業建築人士,寫給台灣9個城市市長的建言,其中台中市有24封,內容涵蓋水文治理、交通改善、如何綠化、舊建物保存利用、及城市留白等,相當豐富且別出心裁,最重要的目的,是建立市長與建築界、學界、及市民對話的機會。
王銘顯建築師在信中試算,1百萬棵樹8年的固碳量(8年種植1百萬棵樹為林佳龍政見)有3.8萬噸,但是蓋9棟15層樓高的鋼筋混凝土大樓,就會產生4萬噸二氧化碳,超過百萬棵樹木的總和,點出木材比起混凝土,是更能固碳的建材,應善加利用。
建築師黃瑞明在信中提出平地蓄水建議,點出台中市區各河川每年流失10億立方米的水,我們卻無準備水桶盛器,相當可惜,「在各河床、山坡與平地交界處設引水道造湖,是良好方式,筏子溪、旱溪都是都市景觀核心軸線,不應是邊緣或汙水排水溝。」
林佳龍市長給予機會,開啟了直接與政府對話的平台,希望這樣的效應能夠持續發揮,更歡迎大家有空前往MOT明日聚落閱讀建築師們的真情告白,現場也提供了留言給市長的機制,一起為自己的城市創造更多想像與實踐的機會。
「給市長的信」是由紐約非營利組織 Storefront for Art and Architecture於2014年發起策劃的展覽,邀請全球建築師為自身出生地或現居城市的市長寫一封信,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秘書長林宜珍表示, 該組織在台灣找上理念相似的忠泰基金會來舉辦,「在全世界40個城市中,台北、台中市是唯2城市有市長親自出席活動,該組織對於台灣市長的親民感到印象深 刻。」
台中場參展建築人
Marco Casagrande、Winy Maas、方尹萍、毛軒宇、王俊雄、王柏仁、王喆、王銘顯、
王耀邦、石上純也、吉村靖孝、安藤忠雄、朱弘楠、何庭峰、何黛雯、吳宗穎、吳宜晏、
吳聲明、呂欽文、李文勝、李清志、岡安泉、林宛蓁、林芳怡、林柏陽、林家如、林祺錦、
林黛羚、邱文傑、邱浩修、長谷川豪、青木淳、姜樂靜、洪育成、洪誌遠、凌天、孫啟榕、
徐岩奇、康旻傑、張基義、張清華、張景堯、張瑪龍、梁豫漳、梅林克、許麗玉、連振佑、
郭旭原、郭奇正、郭英釗、陳玉霖、陳明城、陳冠華、陳書毅、彭文苑、曾光宗、曾柏庭、
曾瑋、黃瑞明、黃瑞茂、黃聲遠、楊秀川、楊家凱、楊恩達、楊詩弘、團紀彥、廖明彬、
廖偉立、廖嘉舜、褚瑞基、趙力行、趙元鴻、劉克峰、劉柏宏、劉崇聖、潘天壹、潘 冀、
蔡明穎、鄭秀和、鄭博仁、黎淑婷、賴人碩、龍國英、戴冠儀、戴嘉惠、謝文泰、謝佩霓、
謝宗哲、謝英俊、鍾秉宏、簡學義、藤本壯介、蘇睿弼、龔書章、龔紋莎
(依姓名筆劃排序)
【台中場參觀資訊】
展期:2016/03/25~2016/04/24,週一至週日11:00-19:00
地點:MOT明日聚落2F MOT Lab(台中市台灣大道二段573號2樓)
【系列座談】
主題:重獲新生─城內城外的再生創意
主持:曾成德(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講座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第一場:2016/03/27(日)14:00-17:00
第二場:2016/04/10(日)14:00-17:00
地點:MOT明日聚落2F大廳
講座資訊:www.accupass.com/go/LMTCH(內有流程及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