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三年、四度招標,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主體工程終於甩開無人投標夢魘,2020年8月21日共三組國內外廠商組隊投標,最後由日、韓和台灣業者組成的團隊,通過第一階段資格標審查。桃機預計年底開規格標,最快明年第一季動工。
第三航廈2017年5月開工,滑行道和機坪都已施工,唯獨最重要的主體工程,因建設難度高,經費低,導致三度流標。交通部長林佳龍上任後,要求徹底檢討,2020年3月通過修正計畫,總經費從789億元提升到950億元,其中航廈土建工程經費調增105億,達到445億。
至於施工難度及風險部分也同樣降低,工程維持雙曲面波浪屋頂的國門意象,但取消繁複的天窗設計。另呼應缺工訴求,已協調勞動部專案申請放寬聘僱外籍營造工人數,可引進兩千四百名外籍營造工。
桃園國際機場指出,第一階段資格標,2020年8月21日上午十時截止投標,參與投標廠商包括「韓國三星集團+台灣榮工工程公司」、「日本大成建設+台灣大陸工程公司」,還有「印尼商威佳雅卡雅 Wijaya Karya」,共三組。
2020年8月21日下午開標,韓國三星與台灣榮工團隊以及日本大成建設與台灣大陸工程團隊,通過資格審查。
桃機公司董事長林國顯表示,花了很大力氣,也終於能鬆口氣,不過第一階結束了,還有第二階段;桃機預計於2020年八月底公告規格標招標,九月初前把設計資料送給兩組團隊,讓業者詳細規畫跟計算成本,2020年底決標,選出得標廠商後就可動工。
按照規定,第二階都還可增加合格廠商,兩組團隊最多可以再找三家廠商合作,不一定都要找本土廠商,只要不是對方團隊都符合規定。
依照桃機最新修正計畫,北登機廊廳、主體航廈及南登機廊廳,分別於2024年、2025年及2026年分階段完工,先完成的部分就會先投入營運。落成後的第三航廈每年可服務2000萬人次旅客。後續開發的衛星廊廳若啟用,每年服務的旅客量可再增加至450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