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檳城首席部長曹觀友於2020年8月20日宣布,丹麥建築師事務所BIG、馬來西亞建築和規劃公司 Hijjas Kasturi Associates 和丹麥的 Ramboll 安博工程諮詢集團聯手,以「BiodiverCity(生物多樣化城市)」提案贏得了馬來西亞檳城南島總體規劃 Penang South Islands (PSI) 國際競圖,進入該競圖決選階段的團隊包括 Bjarke Ingels Group & Hijjas Architects + Planners、Foster + Partners & GDP Architects、MVRDV & aLM Architects、Tekuma Frenchman & Eowon Architects、UNStudio & Architects 61,從名單當中可以看到過去曾經在杜拜贏得生態城市競圖的 Foster + Partners 竟沒有獲選,BIG 團隊此次的提案必然相當可觀。
檳城位於馬來西亞半島的西北海岸,臨接馬六甲海峽這條世界上最繁忙的運輸路線之一,檳城由兩部分組成:首都檳城喬治市所在的檳城島和位於馬來西亞半島的威省。
新的檳城南島(Penang South Islands,PSI)將座落於檳城島的南端,由三個島嶼(A、B、C)組成,總土地面積為4,500英畝(1,821公頃),緊鄰Bayan Lepas工業區、檳城國際機場和第二檳城大橋,突顯出其戰略位置的重要性,建立三個新島嶼直接解決了檳城的兩個最大的社會經濟問題:缺乏適合經濟、城市發展的土地以及交通擁堵。
「BiodiverCity(生物多樣化城市)」 切合馬來西亞對於檳城203的發展願景「Penang 2030 vision」,規劃內容由三個島嶼組成,包括4.6公里的公共海灘、600英畝的公園和25公里長的水岸空間,著眼於提高城市宜居性、刺激社會和經濟的協同發展,以及為後代提供可持續的生存環境。
「BiodiverCity(生物多樣化城市)」 將是一個新的可持續發展的全球目的地,在這裡,文化,生態和經濟增長將得到保障,人與自然共存於檳城島南岸這個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檳城廣闊的生物多樣性跨越各種地形和受保護的環境,近年來,其沿海地區和自然棲息地受到城市發展的干擾,BIG的規劃像是三個島嶼的「城市拼貼」,並且作為這個綜合作品城市設計指南,解決行人通道和交通網絡、可持續建設和資源收集的問題。
三個島嶼佔地50至500英畝,容納15,000至18,000居民,將多種不同使用分區聚集在一起,並在每個使用分區周圍形成連續的50至100公尺緩衝區,建立棲息地的連通性並為保護區、公園、走廊和城市廣場提供邊緣生態支持。
「水渠之島(The Channels)」是 BiodiverCity 的第一個島嶼,分三個階段建造;在第一階段:活動目的地包括波浪池和技術園區。 在第二階段中,將有一個公民中心在該地區建立治理和研究機構。在第三階段,文化海岸將以檳城喬治鎮的傳統和充滿活力的創造力為基礎,從而創造和吸引國際視野。
作為該區的心臟,500英畝的數位園區包括研究開發和本地商業空間,馬來西亞最新的公共目的地將成為會議、教育中心和面向家庭的公園的未來之所,當地人和訪客可以來到此處探索技術的世界,包括機器人和VR等最新科技。
BiodiverCity 的第二個島嶼是「紅樹林之島(The Mangroves)」,作為中央島嶼,將全力發展商業活動,該島嶼圍繞一個濕地保護區,為紅樹林創造了合適的生態環境,一種重要的自然基礎設施,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典型森林的四倍。
在紅樹林之島的中心,是可以舉行大型活動的會議中心,並將總體規劃中開發的知識廣播到全世界。 此外,市民便利設施遍佈整個城市,以促進包容性增長和對城市生活的參與。總體規劃中的建築物將被設計為高效運行,並在很大程度上由竹子和馬來西亞木材等低碳材料與綠色混凝土結合而成,綠色混凝土是由工業廢料和再生材料組成的可持續替代提案。
藉由綠屋頂、外牆、公共和私人開放空間進行裝飾,這些島嶼可以形成近乎連續的棲息地,與島嶼邊緣的森林,海灘,河岸帶和河口相呼應。
生物多樣性城市的最西端的島嶼將是拉古納(Laguna),是圍繞中央碼頭組織的生態生活的綠洲。八個較小的島嶼形成了一個微型群島,其中的吊腳和梯田房屋利用了Tanjung Gertak Sanggul的自然環境,漁民著陸點可以通過導航該島的每條水道輕鬆進入開放水域。 BIG表示,總體規劃的新棲息地將通過提供本地物種的產卵場來支持水下生物多樣性,娛樂點和孵化場將支持檳城南部海岸的當地社區。
一條生態走廊網將把森林保護區與沿海海灘相連,同時為整個島嶼的棲息地和社區提供支持。 在人口稠密的地區內,動物可以安全地穿過連續的樹冠和水道,在自然棲息地內,人們可以安全地進入高架木板路。
BIG在其網站上說:「生物多樣性城市支持水,氣和陸基自主公共交通網絡,其目標是在無車環境中,街道對騎自行車的人和行人來說是安全和歡迎的通道。」 將在平台下方連接各區,以提高貨物,服務和區域交通的效率,同時在整個公共領域最大化行人安全。
>>相關資訊
作品名稱:生物多樣化城市 BiodiverCity
作品位置:馬來西亞檳城
業主:馬來西亞檳城州政府
功能:商業
面積: 4500英畝
建築師:Bjarke Ingels Group
協同: Hijjas(在地建築師和規劃師);Ramboll(專案經理和工程師);Web Structures(岩土和結構工程);Web EM(綠建築顧問);Ernst & Young(經濟顧問);Knight Frank(房地產); KPK(工料測量);亞洲綠色增長基金會(生態與保護);Universiti Teknologi Mara(海洋工程師); Lucian R(可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