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城市從建築開始,在陸府植深館展出的「Timberize TAIWAN 2020-2021 >50M都市木育」建築展,以木構建築為主題,展出多件國內外規格尺度超過50公尺的木構造建築與提案,水泥叢林將不再是都市的既定印象,提供建築業為永續城市思考的可能性。
大家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三隻小豬」,常用來比喻腳踏實地、不偷懶才能有堅固的成就。然而在建築業演進與工程木業革新的背景下,故事情節將被改寫,木屋不再是脆弱不牢固的代名詞。
此次在「Timberize TAIWAN 2020-2021 >50M都市木育」展出了六件日本與美國的木構造建築,包括高達25層樓的木構住宅大樓,以及一棟能自行發電、集水,250年不用繳水電費的商辦大樓。而正在興建中的嘉義美術館則是歷史建築以新式木構造翻新再造的絕佳範例,未來將成為嘉義市文化地標之一。
「Timberize TAIWAN 2020-2021 >50M都市木育」展由team Timberize與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共同主辦,以國外已建成、或在建中的大型木構造建築為示範引信,實際案例展示全球木構造技術與趨勢;此外並邀集了國內五組建築師,以臺灣現有的建築物為原型,以木構造設計作模擬實驗提案,也讓民眾看到資源永續、環境氣候、與城市景觀在木構城市中有何轉變。
『Timberize TAIWAN』系列展覽,是由臺灣推廣新式木構造的學者、建築設計人與日本非營利組織 team Timberize 合作策畫的木構造展覽,將新式木構建築、工法、材料的變革帶給民眾、建築業與政府單位,2020年特別以「>50M」為主題,探討迎合都市需求的高層木造建築之挑戰。
主辦方之一的《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始終秉持對環境關懷的理念,從藝術、文化、建築、音樂等各個範疇切入生態、生命、生活的探討議題。木構元素在陸府植深館或陸府建築中時常可見。本次展覽主題-大於50公尺的木構建築展也像是一堂給建築業的啟發引導課程,在市場上一片慣性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提供了另一項利他、利己的選項。
本次展覽策展人為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蔡孟廷與方尹萍建築設計負責人方尹萍聯手合作,其中蔡孟廷教授對木構造在永續循環型都市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木構造建築對能源消耗降低碳排的影響…等議題有相當深入研究。由於工程木材的革新,木造建築已經能克服耐震、防風、防火等功能。
而另一位策展人方尹萍專注投入於推廣臺灣木建築知識與應用,並且提出在永續環境概念下,人與建築、自然共生共享的理念。方尹萍老師所設計的崙坪文化地景園區木構棚,即是運用木構建材與先進營建膠合木構技術的特殊工法所完成;另外,方尹萍也提出其中一項實驗性提案,挑戰超越50公尺、12層樓高的木構辦公大樓,呈現懸浮陽台的立面,辦公的行者們猶如雲朵般浮遊。
除了建築作品之外,展覽空間也是另一個可看之處,位在陸府植深館的展場,展覽空間由策展人方尹萍所設計,視覺平面為林銀玲設計師所設計,森林展區插畫為陳柏穎設計,室內空間配合戶外庭園與窗景,設計出拱窗形式的展版,讓窗外綠意與光透進來,在展場充滿自然的氣息。一靜一動、一伸一讓的展場設計為整個展覽帶來有如呼吸吐納的循環精神;展架皆由與木製研的陳建同老師施作、安裝。
展覽內容以樹的生長脈絡佈展,如入口處的長廊是樹根,展出木的精神;戶外廊道是樹幹,展出森林資源與木造工業;主枝分別為五組提案實驗,而分枝則是海外示範案例,最後的葉與果實則是目前臺灣近期的木構造建築作品,五個樹木的構造也成為木構建築的五個永續循環。
本次展覽還特別設計一個木構教具「Project With U 與木共作的時光」,由木構達人陳建同以國產柳杉為主要材料,搭配3種不同類型的木構工法與五金組裝而成,在組裝過程中了解不同構法,以及木構造在不同場合的運用方式。本展覽結束後,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將此木構教具移展至周邊學校作為教學啟發用,開啟學童對木構城市的想像。
臺中城市在木構造建築的路上也不缺席,如位在綠川河道旁的書香橋,便是利用木構造與筒狀椼架結合成結構系統,創造特殊的空間體驗。還有全臺唯一的木構大樓-臺灣森科總部,5層樓高的建築每一層樓的面積都不一樣,且越高樓越往外突出,像是倒過來的樓梯,還被當地居民稱為「怪怪屋」。全臺各地的木構建築也正積極發展中,如在建中的嘉義市立美術館、桃園崙坪文化地景園區的木棚、已完工的池上火車站等傑出案例,也都在本次展覽中展出。
展覽期間自即日起到2020年12月18日止,採免費預約參觀,預約請洽0800-524365、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粉絲專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