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寺「未來之家」是一個位於北京舊城的智能家居實驗作品,業主是微鯨科技,作為家庭生活領域的互聯網硬體創業公司,委託度態建築設計一個實驗性的住宅,業主在吸納年輕人嚮往的潮流與主張,更有關於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輸出,「未來之家」可以說是年輕人探索世界的一個窗口,它面向未來,打通了科技與生活之間的藩籬,講出一些信念堅定且果敢有為的生活主張與可能。
「未來之家」位於北京西城區白塔寺附近,是北京內城保存較為完好的胡同院落片區。「未來之家」場地非常迷你,院子大約八十多平米,其中正房三十多平米,剩下的都是胡同內的違章加建。
未來年輕人的家庭是什麼樣子,決定了「未來之家」的空間形態:共享經濟、自由職業和網絡技術,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家」和「社會」之間的界限。設計團隊認為「未來之家」應該體現這樣的生活狀態:工作和居住的無縫連接,重視使用的便利而不是物權的佔有,強調生活的多元性而不是空間的尺寸,追隨新鮮事物同時又重視生活的質量。
首先是磚木結構的正房,儘量減少改動,只做必要的修復,更換年久失修的屋頂結構。正房內拆除原有的室內空間劃分,置入兩個智能移動家具模塊和一個固定模塊。移動模塊可以靈活改變空間狀態,在一個大開間和三個獨立臥室的狀態之中切換,充分考慮了年輕人靈活多樣的生活方式。
大概僅僅80多平方米的小院落,房屋面積也就只有一半。但設計師巧妙的設計和智能家居移動模塊的應用,讓30平方米的空間,可以自由變換為大開間、一室一廳、兩室一廳以及三個獨立臥室。即便是10多個人在這個區域活動一點也不顯得擁擠。
家居模塊的移動通過電視機就能完全控制,整個房屋家居布局的變化只在指尖完成,這套遙控系統還可以控制燈光、家電和窗簾,實現了家庭環境的軟硬體一體化控制,體現了未來之家的科技水準。
通過軟體來控制模塊化的硬體,以此來解決空間需求,並且最小化的對原有結構造成干擾。這一設計思路也貫徹到院落裡新增的廚房、洗手間模塊上。這個廚衛模塊採用開源建築系統的 WikiHouse 體系建造,全球共享設計數據,數控加工,平板包裝,現場施工無需專業工具,手動拼裝,實現修建過程對胡同居民和環境的最小化影響。
有人將「未來之家」戲稱為「智能平房」,設計團隊覺得這個名字很貼切,很有在地的性格。看多了科幻電影中白色光潔的未來派建築,坐落在舊城胡同中的這個灰磚「未來」小房子很不顯眼。它低調的外觀、謙虛的內涵和豐富的使用狀態,倒真的像北京這個城市的性格。
>>相關資訊
作品名稱:未來之家
作品位置:北京西城區白塔寺附近
業主:微鯨
建築師:dot Architects 度態建築(北京)
主創建築師:朵寧
設計團隊:孫青峰,毛妍妍
建築面積:30.0 平方米
完成:2017年
攝影師:Wu Qingshan 吳清山
廠家:Eternit, VELUX
移動裝置顧問:黃竣
結構顧問:劉粟,WikiHous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