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準建築人 FAM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0

用手繪思考設計 安藤忠雄的建築世界

$
0
0
作為一名自學成才的建築師,安藤忠雄的學習建築之路與眾不同,沒有任何專業背景,沒有任何建築學位,甚至沒有得到過任何建築大師的指導,僅靠旅行、觀察和自學來領悟建築,二十二歲時安藤忠雄開始了一個人的壯遊,從日本各地到歐美,考察研究各地著名的建築,至今他還保留著旅行中的詳細記錄速寫圖,而在建築設計中,安藤也喜歡用多種多樣的手繪圖來表達設計構想。

 

 

安藤忠雄曾說,草圖就像是建築師的一座還未完成的建築,是建築師與自我及他人進行交流的一種方式,草圖因此而擁有了生命力,其中充滿了建築師深刻的內心掙扎,見證了建築師複雜的心路歷程,並處處表現出建築師「手的痕跡」,透過安藤忠雄的經典作品手繪圖,可以感受大師的心境。

01. 上海光的空間(2017)

安藤忠雄操刀設計的光的空間,坐落於上海吳中路愛琴海購物公園,搭乘地鐵10號線到龍柏新村3號出口後,進入商場到7樓,就能看到新華書店,這是中國大陸首家「美術館+書店」結合的藝術機構,有別於一貫四方的格局,獨一無二、流水曲面的卵圓造型,由內而外綻放出獨具魅力的建築光華。

02.日本札幌頭大佛(真駒内滝野靈園)(2016)

從高處看,大佛隱身於自然之中,無法窺見全貌,充滿神秘的禪意。從低處看,洞穴透過的藍天與陽光,自然而然形成佛菩薩頭頂的亮光,格外引人敬意。

03.杭州萬科良渚文化藝術中心(2015)

良渚文化村的進村口是一大片田地,建築設計理念是讓整個建築融於森林之中,遠遠看去,巨大的幾何形屋頂在茂密的樹林中探出頭,就像是一架「隱形戰機」隱匿在翠色的樹蔭中。

04. 上海保利大劇院(2014)

上海保利大劇院的設計是融合了安藤關於自然與風土理念的代表作品,該建築不止只是一個文化場所,更是一個城市的名片。

05.墨西哥蒙特雷大學 University of Monterrey(2011)

建築的特點是有一個台階式的雙曲線入口,在它下方有一個通往類似體育場大廳的走道,採用單純簡潔的材料創造出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合作性空間。

06.中國太湖博物館(2010-)

基地位於太湖東側,北,西,南3個方向都是廣闊的太湖,在東北方向延伸著主要的軸線,將建築物貫穿的斜牆,把這東北方向的軸線擋住,把都市軸的動向平緩的引入入口空間。

07.李禹煥美術館(2010)

位於直島的第一座李禹煥個人美術館,利用從山谷延伸至海岸之地形,創造藝術、建築與自然對話,建築的主體部分位於地下,入口部分為外部開敞空間兼有藝術家的作品展示功能。建築延續了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的簡潔風格,同時也契合了藝術家的作品。在充斥物質的世界中,自然、建築和藝術品引導人們思考自身的原點。

08.大阪市京町堀韌公園住宅(2010)

09.半山半島美術館+演藝中心(2009-)

半山半島音樂廳和美術館以「海」作為設計主題,以國際化元素融合海南本土特色,打造「浮於海上」的建築物,寓喻「通向大海,通向世界」。

10.東京六本木21_21 DESIGN SIGHT(2007)

建築造型以三宅一生「一塊布」的概念為原型,折線形的鋼屋頂向地面傾斜,主體被掩藏於地面之下。參觀者進入建築後,體驗到的是從外觀看不出的開闊空間。背部的細長條玻璃,曾創下日本「最長玻璃」的紀錄

11.地中美術館(2004)

地中美術館是依靠山腰俯瞰直島南方海岸的一所獨特現代藝術博物館。大部分的建築物建於地下,完全用自然的光闡明室內的作品。

12.霍姆布洛伊美術館(2004)

13.4×4住宅(2003)

4×4住宅位於日本神戶市一處海灘與鐵路之間的荒地上,距離海水線僅有65米的距離。每棟房子的基地面積只有不到五米(4.75米)見方。使這所住宅建成時就像一座遺世獨立的燈塔,靜靜地接受著海風的洗禮。

14.沃斯堡現代藝術博物館(2002)

建築擁有簡潔的幾何形式,與自然環境相融,選用的材料種類極少。五座長長的平頂展館彷彿漂浮在1.5英畝的水池上方,波光粼粼。

15.司馬遼太郎紀念館(2001)

紀念館週遭樹林茂密,為了避免紀念館的量體過於突兀及龐大影響週遭居住環境,安藤將空間向地下延伸,地面上僅露出兩層樓高素雅的弧形量體,並利用植栽將建築物的正面遮掩起來。

16.大阪府立狹山池博物館(2001)

整個博物館建築由兩個封閉的長方形混凝土箱體和圓形的下沉空間以鉸鏈結合方式組合而成,建築的體量遵循大堤剖面的尺度而來,四周路徑順應地形變化形成坡道、小徑和岔路。

17.淡路夢舞台(2000)

淡路夢舞台是一個綜合性的發展項目,整體設計一氣呵成,連貫行雲,室外空間依山而建,面朝大海,大氣磅礴。

18.南寺美術館(1999)

 

19.大山崎山莊美術館(1996)

大山崎山莊美術館沿用由昭和初期所建造的英國式山莊,生長於自然,紮根於自然,樸素安靜,不動聲色,地中館為半地下結構設計,為了與周圍的景觀相協調,圓柱形的展示空間上方栽種著茂盛的綠植。

20.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冥想空間(1995

冥想空間主要為人們提供反思戰爭,體會和平的場所,採取圓形平面,不具備任何方向性,排除了東西方建築進入方式的不同帶來的紛爭

21.鹿兒島大學稻盛會館(1994)

22.木之殿堂(1994)

木之殿堂是為了紀念第45屆全國植樹節而建造的,由於基地四周森林茂密,自然環境相當優美,該建築在設計之初即訂下一個準則:盡一切可能以不破壞現有的森林植被為原則,讓人們在樹叢環抱的林裡,自然而然地走進該建築.

23.大阪府立近飛鳥博物館(1994)

安藤忠雄順應地形坡度,設計出一個龐大的階梯式廣場,抽象簡潔的大台階與景觀塔為參觀者提供俯瞰整個墓葬群的場所。兩者作為室外空間至高點形成對比,具有顯著的紀念性效果。

24.貝尼斯之家(1992)

貝尼斯之家於1992 年開館,是以「自然、建築、藝術共生」的概念為基礎,將美術館與酒店一體建設的建築。建築的美術館部分具有很強的向外開放的空間感,即使處在室內也能經常感受到外部的自然。

25.1992年塞爾維亞世界博覽會日本館(1992)

這是安藤忠雄職業生涯的第一座木式建築,項目以日本中部的神殿為靈感來源,外觀十分簡樸,

26.本福寺水御堂(1992)

本福寺水御堂興建於古建築本福寺後面的山丘之上。建築物地上層是一座蓮花池地底下是一座神寺,整棟建築物透過清水模面牆由上傾斜而下,水御堂其實是藏在蓮花池之下﹐要進入建築物﹐需要在蓮花池中央的樓梯拾級而下﹐猶如進入水中。

27.姬路文學館(1991)

在文學館的設計中,安藤忠雄藉由多處不同標高的複雜遊覽坡道,將建築外部空間對城市開放;通過人工處理過的景觀區別於自然景觀,塑造出場地的外部邊界。

28.兵庫縣立姬路兒童博物館(1989年)

兵庫縣立姬路兒童博物館是安藤忠雄的博物館建築處女作。入口處巨大的卡通雕塑就是在喚起處所的童趣氣氛,沿一邊2米多高的清水砼擋牆的坡道可以往上前行。

29.光之教堂(1989

光之教堂的魅力不在於外部,而是在裡面,堅實厚硬的清水混凝土絕對的圍合,創造出一片黑暗空間,讓進去的人瞬間感覺到與外界的隔絕,而陽光便從牆體的水平垂直交錯開口裡洩進來,那便是著名的「光之十字」,給人神聖,清澈,純淨,震撼之感。

30.水之教堂(1988)

位於日本北海道,以「與自然共生」為主題,約7.5米高的鋼製十字架佇立在水面上,景緻隨著四季變化。水池的深度是經過精 心設計的,以使水面能微妙地表現出風的存在,甚至一陣小風都能興起漣漪。

31.風之教堂(1985)

教堂位於山頂,從教堂內可以俯瞰大阪灣的大海景觀。出於對地形的考慮,教堂呈「凹」字形,包括正廳、鐘塔、「風之長廊」以及限定用地的圍牆。

32.六甲山集合住宅第一期(1983)

基地位於神戶六甲山山腳下一個60度朝南的斜坡上,建築物為低層並順應山勢而建。其中,一部分還掩埋在山裡面。設計的意圖就是想讓生活在單元裡的人們走到跌落的屋頂上去與自然交流。

33.越野的房子(小筱邸)(1981)

小筱邸住宅位於日本兵庫縣蘆屋市。安藤忠雄用其標誌性的混凝土網格修建了兩層高的空間。白天,陽光照射在光滑平整的混凝土牆壁上,產生豐富的光影變化;夜晚,光潔細膩的表面在柔和的漫射光作用下,彷彿被罩上了一層朦朦朧朧的光暈,弱化了人們印象中混凝土牆面的冰冷僵硬,使人產生想要觸摸它的衝動。

34.住吉的長屋(1976)

安藤忠雄早期成名作,看似對稱的平行中有著曲折的曲線,留設出的室外中庭將四季變化引導至生活空間。設計必須經過中庭才可到達起居室並由中庭來連接四周的空間,還原了住宅生活情趣,正是安藤忠雄企圖找回在傳統街屋曾經擁有過的生動感覺。

參考資料:

1.TADAO ANDO 1970-2012

2.行走中的建築學

3.個別圖片來源於網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0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