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6日,MVRDV慶祝「The Spring 河樂廣場」的開幕。「河樂廣場」是一個都市公共空間的設計案,將市中心一處老舊的住商複合建築「臺南中國城」改造成一個被新植植物環繞的城市潟湖,這些植物將長成鬱鬱蔥蔥的叢林,將城市與自然和水岸重新連結。
接受臺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的委託,MVRDV 的整體規劃在臺南運河東側,重塑了一條「T」型軸線,提出了一個新的景觀策略,以整合原臺南中國城基地和一公里長的海安路。除了新的公共廣場和都市景觀水池,本計畫還包括公共交通道路的改善,減少交通流量,增加在地原生植物。
自17世紀以來,臺南的運河網絡一直是該市海洋漁業的基礎;但在上世紀80年代,這一歷史悠久的城市發展方向產生轉變。1983年,臺南船渠(又稱盲段)被填平,興建了臺南中國城商場,外觀設計仿中國傳統式建築,由北屋建設公司興建,李祖原建築師設計,隨著時間的推進,這座大型的住商混合建築與它當初的預期目標漸行漸遠,同時也耗盡了臺南中西區的活力。
「河樂廣場」提出了一個轉換過時商場空間再利用的解決方案,尤其在網路購物逐漸取代實體店購物行為的當代,本計畫提供了一種時間與空間轉換的可能性。
臺南中國城商場被拆除的過程,巧妙地循環再利用其建材,該計畫將成為循環經濟的創新典範。商場的地下停車場被改造成以都市景觀水池及以茂盛當地植物襯托為主的下沈廣場,可遮陽的半露天迴廊環繞四周。精心設計的景觀水池在所有季節都將是一個完美的聚會場所:水池的水位會根據雨季和旱季而上升或下降;炎熱的天氣裏,噴霧降溫系統可以降低戶外溫度,為遊客帶來舒適的環境,減少空調的使用。該空間可以做為遊戲場、聚會空間和演出舞臺等;於此同時,通過藝術化地拆解建築,保留了混凝土框架為主的一系列建築結構,適時可以轉換成服務中心、涼亭和其他設施。
此外,透過玻璃地板可以看到地下二層的部分結構與回填再利用的建材,它向人們進一步展示了這片基地的歷史,並紀念其做為臺南歷史的重要價值。這種保護歷史舊址的新方法,不是以一種擦拭抹白的破舊立新,而是將原商場的地基從公園和潟湖中突顯出來,就像一個當代的羅馬廣場,為關閉運河盲段改建成商場的這一個歷史決定,提供了一個視覺記憶地標。
MVRDV「河樂廣場」計畫的一個關鍵策略是將綠意帶回城市。因此,無論公共廣場還是海安路都引入了大面積的植物。當地各種原生植物混合種植在一起,樹木、灌木和草類組成了多層次的植被,模擬了臺南東部自然的綠色景觀。植栽穴的植物密度根據區域的活動型態而變化,為人們和植物提供了更多的空間。現在海安路計畫已經竣工,新植的植物也已開始漸漸生長,大約還需要兩到三年才能完全實現一個鬱鬱蔥蔥花園的願景。
「在 『河樂廣場』,人們可以在綠意盎然的商場舊址上沖涼。孩子們不久將可以在歷史的廢墟中玩水——這有多奇妙?」MVRDV聯合創始人Winy Maas 說道:「受臺南歷史的啟發,原始叢林和水都是重要的靈感來源。臺南是個灰色的城市,隨著綠意叢林被重新引入每一個角落,城市也將重新融入周圍的地景。在海安路的綠色街道,你可以看到重新引入綠意是我們整體計畫中重要的環節。我們將當地的原生植物混合在一起,以模仿臺南東部的自然景觀。我想這座城市將從中受益許多。」
海安路是臺南最熱鬧的街道之一,2019年完成的海安路改造計畫為這裏的都市活動帶來了新的生機。現在道路的每個方向都是單車道,街上的車輛也減少了。於此同時,統一的混凝土磚紋理鋪面設計取代了多年來不同材料拼接形成的路面,植栽計畫延續了其他地方已經成功引用地豐富自然的景觀策略。
本計畫還處理了該街道最不利的景觀元素,也就是許多大型通風井從地下突出於公共空間。由於這些基礎設施不能被移除,但它們被塗上了統一的顏色,以盡量減少它們從視覺上的存在感。竣工後,臺南市政府亦邀請了一些當地的藝術家來裝飾這些基礎設施。
「河樂廣場」是MVRDV率先在臺南完成的兩個專案之一,另一個即將完成的設計案為「臺南新化果菜市場」,目前它處於最後的施工階段。「河樂廣場」 由MVRDV和一個跨領域的專業設計團隊共同完成,包括臺灣合作建築師李麗如建築師事務所,可持續性和景觀顧問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結構顧問長浩結構技師事務所,交通規劃顧問鼎漢國際工程顧問,照明設計顧問立恒燈光設計有限公司、機電顧問弘電工業聯合技師事務所,以及工程承攬廠商湧基營造工程有限公司。
透過玻璃地板可以看到地下二層的部分結構與回填再利用的建材,它向人們進一步展示了這片基地的歷史,並紀念其做為臺南歷史的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