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建築、空間、設計領域之外的專業人士學習
鼓勵建築專業的學生主動去接觸陌生的專業領域
擴大和豐富構築行為的材料、創作、應用的可能性
作為「2020年實構築 構造詩」展覽的共同進行計畫,2020年2月23日到2月27日這幾天,來自幾個學校的學生在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共同搭建形式各異的構造物,以下是學生們的作品。
2020年實構築學生工作營
東海大學建築系+建築研究所設計主題:來自舊立面的哈囉
設計單位:東海大學建築系+建築研究所
指導老師:陳建同 與木製研主持人、許浩銘建築師
參與同學: 傅鈺崴、蔡昌豈、姚雄翊、吳如雅、湯筱青、吳沛函、何品儀、陳琮文、林哲全、蔡震岳、陳盈掬、張禮婷、陳昱瑄、劉昱辰
設計說明:增加台中酒廠就有立面的厚度,讓活動得以在牆上發生,框景成為都市與廣場上的劇場,富含歷史紋理的牆面將重新被人們經驗。
東海大學建築系+建築研究所設計主題:來自舊立面的哈囉
設計單位:東海大學建築系+建築研究所
指導老師:陳建同 與木製研主持人、許浩銘建築師
參與同學: 傅鈺崴、蔡昌豈、姚雄翊、吳如雅、湯筱青、吳沛函、何品儀、陳琮文、林哲全、蔡震岳、陳盈掬、張禮婷、陳昱瑄、劉昱辰
設計說明:增加台中酒廠就有立面的厚度,讓活動得以在牆上發生,框景成為都市與廣場上的劇場,富含歷史紋理的牆面將重新被人們經驗。
逢甲大學建築系
2020年實構築學生工作營
2020年實構築學生工作營
設計主題:近似曲面的設計與構造
設計單位: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
指導老師:劉字禎,蕭俊碩
參與學生:彭恆煜,曾義凱,鄭中杰,戴文鴻,陳宜慧,馮琴雯,陳佩琪,張書翰,杜孟澤,張睿承,陳敬彥,李羽耀,陳筱彤,王宓琦,黃晟銘,張宜蓁
設計說明:「數位製造」材料有約60%是被浪費,工作坊欲探索低階構造是否能夠在不過度浪費材料下達到複雜設計的形體建造。
大葉大學空間設計學系暨建築研究所
2020年實構築學生工作營
設計主題:詩意下的連鎖 Poetic Concatenation
主持老師: 賴明正 (大葉建研所 專技副教授)
參與同學: 陳皓奇、林子瑩 (大葉建研所)
蔡秉霖、郭子毅、謝宗翰、紀愷紘 、莊文逸 (大葉空設系)
原始設計: 楊以倫(大葉空設系)
設計說明:類剪刀桁架系統之連鎖木構單元組合成一個可多向度延伸與變形之獨特構造,錨定於大地,期待誘發開放的自由觸動。
主持老師: 賴明正 (大葉建研所 專技副教授)
參與同學: 陳皓奇、林子瑩 (大葉建研所)
蔡秉霖、郭子毅、謝宗翰、紀愷紘 、莊文逸 (大葉空設系)
原始設計: 楊以倫(大葉空設系)
設計說明:類剪刀桁架系統之連鎖木構單元組合成一個可多向度延伸與變形之獨特構造,錨定於大地,期待誘發開放的自由觸動。
成功大學建築系
2020年實構築學生工作營
2020年實構築學生工作營
設計主題:Folding Shell
設計單位:成功大學建築系
指導老師:陳冠帆 原型結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主持結構技師
設計說明:透過版片的彎曲與折疊,希望形成一種新的結構型態,選取中線的任意點,進行彎曲塑形的方法,進而找到型態可以自由的方案。
木之家的種子研究會
2020年實構築學生工作營設計主題:木兒圓
設計單位:木之家的種子研究會
指導老師:龔紋莎 為為設計主持人
設計說明:以基礎幾何發展簡單構架,作為後續有機創造與彈性使用的基礎,每1/4圓為一單元,可不同排列組合或分離。
2020年實構築學生工作營設計主題:木兒圓
設計單位:木之家的種子研究會
指導老師:龔紋莎 為為設計主持人
設計說明:以基礎幾何發展簡單構架,作為後續有機創造與彈性使用的基礎,每1/4圓為一單元,可不同排列組合或分離。
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2020年實構築學生工作營設計主題:Twisted Surface
設計單位: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指導老師:蔡孟廷 台科大建築系專任副教授
設計說明:紙片可利用彎曲、凹折或者扭轉自由塑形,利用薄木構件組構可彎折的面,形塑出如紙片般可彎曲、扭轉的空間。
2020年實構築學生工作營設計主題:Twisted Surface
設計單位: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指導老師:蔡孟廷 台科大建築系專任副教授
設計說明:紙片可利用彎曲、凹折或者扭轉自由塑形,利用薄木構件組構可彎折的面,形塑出如紙片般可彎曲、扭轉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