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尼,15 歲以上國民中有 1231 萬人不識字,儘管這個數字已經從 1980 年代的 2800 多萬人下降了一半多,但印尼 15 歲以上的「文盲」數量仍然高居世界前十;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提高印尼人民的識字率,荷蘭的SHAU建築師事務所 於2012 年創辦印尼辦公室時,提出「100 微型圖書館 | 100 Microlibraries」計劃,SHAU 打算在印尼及周遭國家的社區鄰里,廣泛設立小型圖書館,創建具有社會意識的多功能社區空間,並採用具有環保意識的設計和材料,來提高閱讀興趣的計劃,引發人們識字的動力,更進一步為低收入社區提供服務。
位於印尼爪哇島上的三寶瓏市,Warak Kayu微型圖書館是「100 微型圖書館 | 100 Microlibraries」計劃中的第五座圖書館,SHAU擔綱設計、PT Kayu Lapis Indonesia 提供預製木材構件,是社區、民間團體、企業和政府共同合作促成,由 Arkatama Isvara Foundation 基金會捐贈給三寶壟市政府,微型圖書館不收取入場費,政府作為指導單位,由在地慈善團體Harvey Center負責營運。
建築呈現了SHAU針對熱帶氣候的被動式設計、材料以及對於建築類型的探索過程,經過無數次設計迭代後,最有利的設計概念是將主要量體抬高,就像傳統的「干欄式建築(印尼語:rumah panggung)」那樣,不僅扮演圖書館的角色,而且成為社區鄰里間的共同中心,增加其對地方的價值,在此同時,也向世人展現印尼的工程用木製構造品和生產量能。
藉由圖書館量體的抬高,多樣的空間配置、使用方式與活動隨之而生,空出來的地面層是一片大型半戶外空間,可用於工作坊、講座;通往二樓的入口處,以階梯狀座位形成集會空間,可觀看課程簡報或電影播放;地面層還有一個木製長型鞦韆,吸引孩子們的目光,在此流連忘返,地面層外圍被盆栽箱環繞,提供綠意景觀的同時,營造出更加緊密的空間氛圍。
三寶瓏市是印度尼西亞中爪哇省的首府,Warak Kayu微型圖書館落成後,成為三寶瓏都市景觀當中極具辨識性的一份子,位於市中心的公共廣場 Taman Kasmaran,與河流相鄰,附近還有 Kampung Pelangi(彩虹村-當地的旅遊勝地)的風景,廣場上還有自助餐廳、攤販,附近還有一所公立學校,Warak Kayu微型圖書館的加入,為這片多樣的都市紋理加入更豐富的文化及社會樣貌。
三寶瓏現任市長Hendrar Prihadi 公開宣示其對新圖書館的歡迎,這裡成為城市旅遊路線的一個節點,免費巴士將在此處停留,讓外來者能夠來到此處與之交會,某個意義上來說,Warak Kayu微型圖書館不僅為在地社群服務,還與寬廣的城市網絡彼此關連,豐富了其所扮演角色的意涵。
>>相關資訊
作品名稱:Microlibrary Warak Kayu 微型圖書館
作品位置:印尼三寶瓏市 WENNA SHOP, Randusari, Kec. Semarang Sel., Kota Semarang, Jawa Tengah 50244
業主:Arkatama Isvara Foundation
建築師:SHAU Indonesia
主持建築師:Florian Heinzelmann, Daliana Suryawinata
設計團隊:Florian Heinzelmann, Daliana Suryawinata with Rizki Maulid Supratman, Muhammad Ichsan, Alfian Reza Almadjid, Multazam Akbar Junaedi
工程師:Joko Agus Catur Wibowo
製造:PT – Kayu Lapis Indonesia, Andre Sulistyo Purnomo, Dodong Budijanto Purnomo, Yosep Bayu Setiyawan
承包商:RAH Contractor
總樓地板面積:182 平方公尺
完成:2020年
攝影:KIE